“李老弟!你刚刚可把老哥我吓出了一身的冷汗啊!”
十几息后,李显和张大出了书房,一路去往马棚领马。
既然是出城办事,那肯定不能走着去,衙门常备着几匹马便是用于此类事情。
相当于前世的公车。
“多亏你小子反应快,把这事儿甩到李捕头身上......”
“也幸好李捕头当真知道此事,否则刚刚就露馅了......”
路上,张大惊魂未定的说个没完,指的自然是靖幽司的事。
毕竟当初其实是他把靖幽司要来查案的消息告诉李显的。
而他又是偷听的。
所以如果李显刚刚说了实话,那俩人指定都没好果子吃。
好在李显立马就把锅甩给了李山......
很明显,张大认为李显的“坑爹”之举是随机应变,能够骗过王昌明也有一点运气成分。
不过......
“张哥,你放心吧。”
李显笑道:“我心中都有数的。”
“啊?”
张大一愣:“李老弟,靖幽司的事李捕头当真也与你讲过?”
“没有啊。”
李显摇摇头:“我爹都出城两天了,如何能跟我讲这些。”
“那......”
张大这下是越发糊涂了:“那万一李捕头并不知此事......”
“我爹怎么可能不知道。”
李显笑着打断道:“张哥,最近城外又没出什么事,你觉得我爹出城是去做什么了?”
“这我哪......啊!李捕头是去接靖幽司的人了!”
张大蓦然张大嘴巴,盯着李显看了半天,这才小声嘟囔道:“李老弟,我怎么感觉你最近就跟变了个人似的。”
李显:“张哥,这叫开窍,懂么?”
张大:“开窍我不懂,开包我倒是略懂一二。”
李显:“???”
好家伙。
......
......
晌午时分,李显和张大骑马来到了距离西塘城不远的小青山。
山如其名,小青山一共有两大特征。
一是小,方圆不过几十里。
二是青,山上绿树葱葱,在这夏天尤显得生机盎然。
将马拴在山下一颗大树边,由于官马都烙了马印,没人敢偷,故而两人就这么沿着山路往山上走去。
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一座名为“白玉”的道观。
白玉观既然坐落在小青山上,就说明本身也不是啥大观,其中住着的道士只有七八个。
平日里城中若有人家丧葬动土,往往会请一位“仙师”前去作法,价钱也算是公道。
当然了,这里的“公道”指的是一般家庭都能负担的得起,而不是“物有所值”。
毕竟那些法事究竟有没有效果谁也说不准。
“李老弟,你说这道观里又没个女人......”
走在山路上,张大好奇道:“这些道士平日怎么睡婆娘?”
“张哥,人不一定非得睡婆娘。”
李显严肃纠正道:“也不一定非得睡自己的婆娘。”
“说的也是。”
张大深以为然的点点头:“难怪我每次去满香楼睡觉,都觉得比在家里睡的更得劲一点。”
“李老弟,咱就说满香楼那些小娘们是咋长得,怎么一个个那么水灵呢。”
“里面有个叫春桃的你知道不,那小嘴......”
靠!别说了!都把老子听馋了!
听着张大绘声绘色的描述,李显心底一阵哀嚎。
穿越之后他还没逛过青楼呢,眼下自然没办法跟张大讨论一番,只能干着急。
好在一座古朴的道观很快便出现在了前方不远处,这才让他得以岔开话题。
“咳,张哥,咱们到了......”
“哦。”
意犹未尽的咂咂嘴,张大总算没再接着回忆,与李显一起往前看去。
道观的大门远看十分普通,其上刻有同样十分普通的“道法自然”四字。
旁边倒是有几棵参天古树,多少给这大门增添了点沧桑感,但同时又凸显出了院墙的矮小。
总之看起来就是很一般。
“有人吗?”
一路走进敞开的观门,李显吆喝一声,很快便有一个身穿白衫的少年从偏房走了出来。
长发披在脑后,头顶盘了个高高的发髻,中间差着一根竹簪。
长相算得上清秀,很白净。
“两位官人。”
少年通过官刀认出了李显二人的身份,双臂垂合作了一揖:“小道空青,不知你们来我白玉观是为何事?”
“小道长,我们是来请观中仙师下山驱鬼的。”
张大抱拳回礼,立刻就将来意说出。
“驱鬼?”
空青一愣:“城中可是出现了鬼祟之事?”
废话!没出现能来找你吗?
李显心里吐槽一句,接过话茬。
“是,有厉鬼附在人身,已经害死了两条命,还请小道长快快去请观中仙师随我等下山吧!”
“什么?”
这空青好像有点复读机的毛病,闻言后竟又一次瞪大眼睛重复道:“已害死两人了么?”
“是!已经死了俩了!”
李显一翻白眼,声音再大几分:“你若再不快去,保不准死的更多!”
“啊!死的更多......”
空青又下意识的重复一句,不过这次好在是有所动作了。
只见他赶忙往正殿的方向跑去,跑到一半又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,回头急促喊道:
“二、二位官人,你们在此稍等一下啊!稍等一下!”
“我这便去找最厉害的道兄!很快便回来的!”
“很快便回来!”
“......”
每句话重复两遍后,小道士一溜烟跑走了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