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在他别看才19岁比赛的经验,临场的决断能力在这么多次比赛,里面早就得到了锻炼。
这也是早早开始接触国际大赛,在国际大赛里面摸爬滚打的好处。
即便是碰到了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。
也不会像以前传统系选手那样。
一不小心就慌了手脚。
然后怎么都往回扒拉不过来。
谢正业后摆时,手臂能充分向后伸展,带动身体向前推进。手臂摆动的频率尽可能与腿部的动作频率匹配,让上下肢的动作配合更流畅,维持速度上的效果。
然后他这里做了一个让苏神觉得亮眼的技术调整——
因为前面太快,中间极速有些散,摆臂过快而腿部动作跟不上,使得摆臂过慢无法为腿部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持。
但他在这里大胆减少了自己过度用力的摆臂。
减少摆臂的速度。
来配合稳定腿部的发力。
重新架构自己的节奏。
的确是一步好棋。
是临时调整发挥的极佳例子。
别看简单。
其实做起来一点都不简单。
在比赛过程中,你能不能想到是个问题,你想到了敢不敢做是个问题,你能在想到要敢做的过程中,能不能把技术做好又是个问题。
谢正业年纪不大,但这些都做得很好。
的确是对得起苏神这么多年“含辛茹苦”的培养。
因为这个调整,前面冲的太快太猛,导致身体前倾角度不合理或不稳定。身体前倾角度过大,导致重心过于靠前,使得前脚的压力过大,影响了后蹬的力量和效果的问题。
也跟着开始……
改善。
同时身体的前倾角度能够保持稳定,既不会过大影响后蹬力量,也不会过小减少向前的动力。
躯干保持正直,核心部位的肌肉也更加稳定,能够有效地传递下肢的力量到上肢,使整个身体的力量得到更好的发挥。
其后因为这些调整,腿部的蹬伸和摆动动作不够有力、协调也开始相对稳定。
极速爆发后,在蹬伸时,由于腿部力量分布不均匀,导致蹬伸的方向不是完全向前,而是出现向两侧偏斜的情况,也跟着改善。
这一改善,在摆动腿的动作方面,存在摆动幅度不足、小腿折叠不充分等问题,也好了许多。
开始能够更好的完成后蹬腿的髋、膝、踝关节充分蹬直。
谢正业积极送髋。
为身体提供强大的后蹬力量,以此重新推动身体快速向前移动。
他开始在最后二十米展现自己。
摆动腿积极向前上方摆动,小腿随惯性自然折叠,在摆动的过程中,将同侧髋部充分带出,增加步幅。
同时,双脚落地时,前脚掌着地的动作更加轻盈、快速,能够迅速完成缓冲并过渡到后蹬动作。
他就是在告诉苏神,告诉二沙岛所有人。
最后二十米。
这是我的表演时间。
极速跑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配合不够默契,整体的动作节奏较为混乱局面变成了——
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协调统一。
形成了一个高效的运动系统。
从头部到颈部、上肢、躯干再到下肢,所有的动作都紧密配合,相互支持。
每一个动作的完成都能够为下一个动作的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,使谢正业身体能够以最佳的状态进行最后的冲刺跑。
身体的各个部分不再各自为战,渐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,导致力量的传递开始顺畅,速度的下滑继续放缓。
这时候。
反倒是前面领先的梁佳宏,后面力量开始减少,上肢的摆臂和下肢的蹬摆动作在节奏上因为体能问题,出现脱节。
开始影响了整体的冲刺效果。
八十五米。
谢正业看起来在加速。
九十米。
谢正业看起来在加速。
九十五米。
梁佳宏已经拼到极限要维持不住了。
可场面上。
谢正业……
还是在加速!
我滴乖乖!
这什么人啊。
他已经开始追上梁佳宏。
然后追平。
就连后面具备耐力天赋,没有那么累的周兵……
此刻都是。
看着嘴里暗骂——
有天赋了不起是吧?
耐力够。
速度还够。
了不起是吧!
还真是……
了不起。
速耐天赋比耐力天赋更高一筹。
从字面上就能理解。
虽然耐力天赋有耐力天赋的运动员在起跑后,能相对平稳地调用体内能源物质供能,有氧代谢系统可在短时间内持续提供一定能量支持,使运动员在起跑后的加速阶段能保持较为稳定的速度提升。
在100米的后半程,速度下降也相对较缓。其耐力特质使其肌肉抗疲劳能力相对较强,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肌肉的收缩功能,从而保持相对较好的速度。
可是……
这是和普通人比。
如果和速耐天赋相比,就显得差了点。
这是因为100米短跑是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,速耐天赋者主要依赖磷酸原系统和高效的糖酵解系统供能。磷酸原系统能在起跑瞬间释放大量能量,实现快速起跑和加速。糖酵解系统则在后续维持高速奔跑中快速供能。而耐力天赋者依赖的有氧代谢系统在100米短跑中供能速度慢,无法满足短时间高强度的能量需求。
更不要说速耐天赋运动员的快肌纤维比例高,肌肉收缩速度快、力量大,爆发力强,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大速度,并在100米全程更好地保持。
相比之下,耐力天赋者的慢肌纤维虽抗疲劳,但收缩速度和力量不足,难以达到和保持速耐天赋者那样的高速度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