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他人听着保罗菲尔-琼斯的说法,顿时眼前一亮,随后就开始深入思考起来。
在不断讨论的过程中,黄震提出了一个问题,让所有人都沉默了,“当宇宙中所有的能量都被湮灭,会发生什么?”
想想……
整个宇宙所有的光波、电磁波、射线都被湮灭消失,剩下的只有产生磁化反应的物质,到时候,宇宙不会再有任何的光亮,也不会再膨胀下去。
但同时,宇宙中的物质‘自然适应’了湮灭力场的强度,也不会再被湮灭力作用。
到时候……
“物质会和空间达成一种平衡,宇宙会变得一片死寂?”丁志强开口说出了推断结果。
一群人顿时陷入了沉默。
……
另一边。
王浩迅速找到了何毅交代新实验,因为湮灭力场的实验基地里没有变异铁材料,就还特别找到汪辉教授预订了一点。
那真的是一点点,就只有即时送到的0.3克。
这0.3克的变异铁材料,送到湮灭力场实验基地,就开始了新一轮实验,第一次实验就是让变异铁材料通过强湮灭力场,结果和预料的一样,确实没有产生磁化反应。
接下来就是大型实验,制造强度最高的F射线,穿透了变异铁材料,结果有些意外。
他们采用的方法是,在变异铁材料旁边放置极为轻薄的线状镍金属,即便只是有微弱的磁化反应,磁场的作用下,线状镍金属都会改变位置。
结果是有些意外的。
在F射线制造出的瞬间,就通过检测设备注意到镍金属的变动,也就证明变异铁材料产生了磁化反应。
何毅当即把消息告诉了王浩,王浩则感到有些惊讶,“所以说,推断一部分是正确的,差别是,变异铁元素的电子层还能继续向内侧跳转?”
“但是否会存在另一个跳转的上限?产生两个阶段跳转的变异铁……”
“那需要多强的湮灭力场?”
实验结果和海伦预计的一样,变异铁材料通过普通的强湮灭力场并没有产生磁化反应,被高强度F射线照射,则是产生了微弱的磁化反应。
这就证明变异铁材料的电子层,依旧可以朝着内圈跳转。
简单来理解就是,变异铁元素不是‘变异’的终点,也许还能够进一步‘挤压’,转变成‘变异变异铁元素’,只不过暂时只能去设想了。
那种强度的湮灭力场,现有的技术根本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。
“哪怕再过几年、几十年,都不太可能……”
王浩摇了摇头,“也许它只存在于宇宙中某些极端的环境,比如黑洞,或者是距离反应星云的中间?”
“总之,无法制造,即便能制造也非常危险!”
“看来变异铁元素,还有的研究啊,不止是超导特性,其他特性也都非常重要,其中可能蕴含着未发现的物理原理、宇宙的奥秘……”
于此同时。
国内外有三家机构也在研究变异铁元素。
在科技部门公开要售卖变异铁材料后,马上就加大了分离变异铁材料的投入。
现在不止是材料检测中心,还包括首都大学材料研究所、科学院物理所、航空材料院等多家大型材料机构,都有团队在做变异铁的分离,投入研究的团队增多,变异铁材料的制造速度自然加快了很多。
国内外已经有三家机构拿到了变异铁材料,包括科学院旗下的金属材料研究所、阿迈瑞肯阿贡国家实验室,以及徳国马普学会的材料中心。
科学院金属材料研究所中,负责变异铁材料研究的是马凯平院士,他的团队还包括其他两个研究员,分别是袁阳教授和沈会明教授,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金属专家。
针对变异铁材料的研究,他们也是斗志十足,希望能拿出最好的成果。
对比国际机构来说,他们的优势非常大,因为他们拥有更多的材料可供研究。
国际机构大多只有‘一克’,而他们的材料都是上级提供,直接运送过来的就有近两克。
如果后续有需求,还可以打报告做申请。
……
阿贡国家实验室。
这个实验室是阿迈瑞肯能源部旗下的研究机构,也是非常着名的大型科研机构。
他们花费了一亿美元买到了一克的变异铁材料,也是第一个被交付材料的国际机构。
研究负责人克里斯托弗-约翰逊是国内外知名的金属材料专家,他带领的团队还包括文森特-拉瓦洛、杨珍珍等优秀的研究员。
因为变异铁材料非常的昂贵,仅仅一克的售价就高达一亿美元,任何一个科研人员争取到研究机会也很不容易,都会变得备受关注。
克里斯托弗-约翰逊自然清楚机会来之不易,但他却非常的有信心,因为在金属研究领域上,他的团队水平是世界排名靠前的,有过很多的顶尖成果以及丰富的经验。
针对变异铁材料的研究,克里斯托弗-约翰逊迅速选定了一个主流方向--超导特性。
同时,手下的文森特-拉瓦洛认为,他们也要基于湮灭理论,和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合作研究。
文森特-拉瓦洛的理由非常充分,“变异铁材料是强磁化反应的产物,我们需要强湮灭力场去验证一些东西。”
虽然克里斯托弗-约翰逊看不上恩波利-库博,认为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和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差距很大,但也不得不承认,文森特-拉瓦洛说的有一定道理,他就干脆找了几个从事湮灭理论研究的学者参与到项目中,论证可能会带来新发现的实验方法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