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成才做了一个“请”的手势:“陈警官,洗耳恭听。”
我看着他说道:“第一,是根据你的年龄,身高,相貌,声音,等等一系列的人物特征。”
“哦?”他被我提起了兴趣:“这又能证明什么呢?”
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,继续说道:“首先,张成才今年三十一岁,而你今年看起来已经五十多岁了。其次,身高,相貌,声音,你和张成才虽然很像,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差别。最后,是你的素养,张成才只是一个农民工,他不可能会品这么昂贵的茶,我估计他见都没有见过。”
张成才呵呵一笑:“还有吗?”
“有,你的行为习惯,衣服,以及跛脚走路的姿势,都和他有细微的差异。我承认你模仿的很像,足以做到以假乱真,并且警局中所有关于张成才的资料都被销毁。可是你不知道的是,或者说,你们不知道的是,我手中还有一份。”
我还记得临时夫妻案刚刚结案的时候,郑欣带着张成才的尸检报告来找我,最后将尸检报告忘在了我家里。后来我想要给她送过去,结果因为忙,就将这件事给忘记了。
刚刚取车的时候,我顺便就将这份尸检报告带上了,经过对比,我发现了很大的疑点。
通过和记忆中的张成才对比,张成才死后,第一次出现的张成才和他最为相像,以至于让我以为他复活了。
第二次张成才出现时,和第一次出现的张成才极为相像,但和尸检报告上的张成才还是有些差别。
第三次的张成才和第二次的张成才极为相像,和第一次的就有了差别,和尸检报告上的张成才只能说很想而已。
等等等等……以此类推,但眼前的张成才。
正是因为每一次张成才前后出现的变化不大,我才会忽略他的细微变化,以至于从来没有发现,他已经不是张成才了。然而再细微的变化,当他变得久了,也会和最初的相差非常大,只要和最初的尸检报告对比,就能发现差别。
问题恰恰出现在这里,所有关于张成才的资料都被销毁,也就是说,我找不到对比的参考资料。唯一能对比的,就是上一次出现的张成才,然而这个世界每个人都在变,如此细微的变化又有谁能够注意到呢?
就像我眼前的张成才一样,可以说,他和上一个张成才粘在一起,我会分辨不出来。但是和尸检报告上的张成才对比,他就是另外一个人,完全和张成才这个名字扯不上关系,最多会认为这两个人是长得不太像的双胞胎。
或许再变化几次,他就可以变成另外一个人了,而我如果没有发现吴猛的调查结果,我可能还是不会发现,他和张成才的差别非常之大。
就比如儿童,每天都长高不到一毫米,相处一年,实际已经长高了三厘米。但是他的父母却毫无察觉,可是一年不见的亲朋好友一眼就能看出来,就是这个道理。
只能说,眼前的张成才(们),玩了一个很简单的把戏,结果这个把细,却骗了所有的人。
这些我也是在路上才想通的,我一直在想徐明给我留下张成才的名字是什么意思,之前我就发现了眼前的张成才与之前的张成才不同,加上徐明的提醒,我很容易就想到这些。
再加上一周死一次的规律被打破,我很容易就联想到恐怕是有人想要利用这个把戏变成张成才,从一个身份,转变成另一个身份。
喜欢迷案请大家收藏:(www.dushuwan.com)迷案88读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