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久居中枢的他,到底是有些城府,没那么容易冲动。
强迫自己冷静了一些,赵鼎将征询的目光投向了张浚。
而张浚用眼神指向了李申之,示意赵鼎征询一下李申之的意见。
谈判桌上没办法明摆着说话,是以只能眼神交流,沟通的效率全靠平日里积累的默契,以及事先的预案和约定。
他们事先没有料到金人会如此的慷慨,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应对。
就像买东西的时候,自己做好了砍价的准备,结果卖家的报价比自己的心理最低价位还要低,所有砍价的策略全都用不上。
但是不砍一砍价格,又觉得少了点什么,购物体验不完美。
赵鼎看向了李申之,只见李申之摇了摇头,说道:“都元帅换韦太后。”
他嫌弃金人开的条件太寒酸,打算用完颜宗弼先换一圣回来,还是最重要的一圣。
赵桓是否回来,李申之不在乎,赵鼎不在乎,赵构更不在乎,他完全就是一个填头,甚至于就是金人为了恶心赵宋专门放回来的。
死了的赵佶回不回,其实意义也不大。按照古人的操作,死了的人立一个衣冠冢就行了,至少道理上能说得过去。
但活着的韦太后便不行了,必须要把活人换回来。
只要赵构还想通过韦太后获得皇权的法律基础,这一点没有任何的可操作空间。
漫天要价,就地还钱。
当完颜宗弼和李申之参与进来之后,谈判终于迈过了扯皮阶段,迅速地向前推进着。
完颜亮说道:“不行,都元帅只能换一个赵桓。”
金人也知道韦太后的意义,更知道韦太后才是金人手中真正的筹码,不可能一开始就把王炸给换出去。
李申之说道:“那就折中一下吧,都元帅换赵佶的棺材,不能再变了。”
李申之直呼道宗皇帝(宋徽宗)的名号,赵鼎虽然有些不悦,却也没有插嘴打扰谈判的进程。
完颜亮看了看完颜宗弼,说道:“那就这么说定了。都元帅换回赵佶的棺材。”
“那剩下的呢?”完颜亮问道。
李申之喝着茶水,一脸正经地说道:“剩下的你们继续谈啊。我只是宋城县的知县,又不是谈判的使者。对了,茶水不够了说话,我宋城县别的没有,好茶多的是。”
大家都明白了,李申之这是关键时刻插一脚,然后继续当起了甩手掌柜。
于是乎,谈判再次进入了无休止的争论之中。
……
第一天的谈判结束,也不是全无收获,至少定下了完颜宗弼换会赵佶的棺材。
而对于疆界的划分,虽然双方吵得不可开交,但是各自内心里也都对对方的心理底线作出了一些猜测。
金人回到驿馆之后,连夜开起了座谈会。
完颜宗弼依然被软禁在府衙之中。按照约定,赵佶的棺材还没运过来,完颜宗弼自然也不能就此放走。
完颜亮说道:“看李申之那副做派,想用韦太后胁迫他就范,想必是没什么希望了。”
很少发言的宇文虚中说道:“李申之虽然强势,但是赵鼎才是谈判的使者。根据我对赵鼎的了解,只要咱们提出的要求不是太过分,他一定会为了迎回三圣答应下来。”
他曾经与赵鼎同朝为官,对赵鼎的分析很有说服力。
完颜亮问道:“敢问国师,怎样的条件才算是不过分?”
宇文虚中摇了摇头,说道:“其实咱们今日提出的条件就不过分,那赵鼎已经打算答应了。怎知李申之横插了一脚,搅合了一番,结果却什么都没有谈成。”
金国的副使说道:“依我看,这宋人就是想再把济南府也给收过去。心里想着嘴上却不说,就等着跟咱们砍价。嘿,跟宋人打交道真是磨叽。”
听到金国副使的一通言论,大伙忽然明白,完颜亶派他领队来谈判,不一定是真的叫他来谈判的,或许只是想让他把人给带过来,而真正主导谈判的,还是完颜亮与完颜宗弼,亦或是再加上宇文虚中。
没有城府的人,是断然不能上谈判桌的。
完颜亮说道:“也不知道都元帅是如何想。不如咱们传信回去,连夜将赵佶的棺材运过来,将都元帅换出来如何?”
完颜亮对宇文虚中并不是百分百地信任,这时候他急需完颜宗弼出来主持大局。
到底还是年轻,在家国大事的关键决策上,底气略显不足。
宇文虚中说道:“先不急。就算能拿赵佶的棺材换都元帅,路上一来一回,至少也要十天半月之后。谈判已经开始,没有合适的理由无法中断那么长时间。等赵佶的棺材运了来,这一轮的谈判早已落下帷幕,说甚也来不及了。”
完颜亮说道:“国师说得是。咱们不妨在此处先猜一猜,都元帅会做怎样的打算?”
宇文虚中沉吟了片刻,忽然眼前一亮,说道:“不知上将军是否记得,都元帅曾经说过要封李申之当齐王的事情?”
完颜亮点了点头,有些疑惑地问道:“当时李申之看似拒绝了,却又没有彻底地拒绝。国师莫非是说,这里有文章可做?”
太有文章了,宇文虚中在心里想道。
……
宋人这边,会谈的气氛轻松了许多,更像是忙碌了一天,晚上坐在一起拉拉家常。
李申之一小口一小口地嘬着热茶,只恨食指与中指之间缺了个东西,有点空落落的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