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然自己生的都是女儿多好。
“母亲!”
公子高轻叹,拱手一礼。
“母亲。”
“听说扶苏兄长要回来了。”
接着前言。
公子高又说道一事。
“扶苏的事情,你也不过多问。”
“你现在要做的事情,就是将学业做好,再有一两年,你也要历练的。”
公孙丽再次皱眉。
扶苏!
他的事情,自己有耳闻,这几日也有听陛下说过,扶苏的差事在齐鲁之地……弄砸了。
齐鲁那里。
损失很大。
连通武侯王贲的百战穿甲兵都损失一两千。
还有胶东郡的郡县之兵。
还有驻扎在东海之滨的水军,也有损失。
比起扶苏在齐鲁所得,那些人的核心并未触及,是以,对于扶苏公子而言,他接下来怕是要有惩处。
高儿?
那件事高儿还要说道?
最好连问都不要问。
现在要做的就是学业,将一些学问学好,以待接下来之用,陛下说了,会给高儿好好历练的。
自己相信陛下。
扶苏这一次事情没有办好,对于咸阳宫的一些公子而言,是一件好事,起码扶苏不会那般显耀了。
对高儿,也是一件好事。
正因是好事,高儿才不能够提起,才不能够掺和。
“……”
“母亲,我……。”
“我就是想要等扶苏兄长归来的时候,前往迎接,尽一尽礼仪,并无他意。”
公子高亦是皱眉,母亲……母亲怎么就知道让自己沉心于学业,那不是好事。
凡事,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
母亲难道不想要自己去争夺一些东西。
既然要争夺,肯定要动手的。
“你有此心很好,到时候……会有人知会你的。”
公孙丽颔首。
高儿小小年纪,就在自己身边长大,现在怎么对权势之事那般急切了,他才多大?
自以为很有才学?
就凭借太学里的一些优秀评价?
那些评价可以令高儿将一个县治理好吗?
什么时间,做什么事情,才是重要的。
无论是太学。
还是陛下专门请来的一些博士博学之人。
他们的学识……是高儿需要掌握的,为上者,不说要通晓所有的事情,起码,要对许多事情、许多道理都知道。
“母亲!”
“您……您总是这样!”
公子高一礼,颇有不甘的抬首看向母亲。
近年来,母亲于自己助力很少,都是自己主动行事,母亲给的助力很少很少。
还有钱财财货之事。
阳滋姐姐都有自己的食邑之地。
还有封地!
这一次随父皇东巡,更是得了桑海之地,父皇所言,接下来会对桑海进行大力财货投入。
使之成为帝国在东海之滨的明珠。
阳滋姐姐每一岁所得财货,都是数万金以上,咸阳宫里,阳滋姐姐的财库都快堆不下了。
多年来,足有数十万金以上。
如果不花掉一些,会更多。
更是跟着武真郡侯收集许多海域中的宝物,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,尤其阳滋姐姐送给自己的那颗大珍珠。
更是无与伦比。
自己都第一次见到!
那样的珍珠,阳滋姐姐有很多。
自己呢?
封地没有。
食邑之地没有。
每一年的财货只有咸阳宫公子的份例,少之又少,母亲倒是时而给自己不少,却也不多。
若非阳滋姐姐多年来送了自己许多财货,自己连那些手段都施为不了。
父皇对母亲很好的。
完全可以让自己得到更多好处的,母亲却一直没有做,尽管也有一些提议,却都是微不足道的。
比如请来专门的博学之人教导自己?
那些人有什么用?
那些人若然真的有力,也不会只是博士了。
而扶苏呢?
当年他自小就得到很多好处,无论是蒙氏一族,还是武真郡侯,还是帝国中枢的其他人。
自己呢?
一位都没有。
母亲现在只会让自己在太学好好学业,学那些又有何用?
根本无用的。
今日前来,所为就是和母亲说道天明兄长的事情,希望母亲将天明兄长调回来。
调回咸阳。
于母亲、阳滋姐姐、自己都有好处的。
可母亲不允。
自己要和母亲说道扶苏的事情,希望母亲给自己说说接下来自己该如何做才能更好。
否则。
错过这个机会,多有可惜。
母亲又不让自己掺和。
为何不能掺和。
扶苏在齐鲁事情未成,还损失那么大,这一次归来,父皇定有惩戒的,如此,自己可以争取一些东西的。
为何母亲总是这样。
似乎是压着自己不让自己去谋略那些东西。
为何!
难道母亲不想自己将来坐在那个位置上吗?
“是母亲的缘故?”
“还是你的缘故?”
“当年扶苏在你这个年岁的时候,都快准备入两大学宫受教了。”
“你!”
“小小年纪,有了一些乱七八糟的心思,就开始胡思乱想,那是你该做的?”
“对于帝国诸般事,你父皇自有安排,还轮不到你在这里说道什么。”
“……”
“我是你的母亲,难道不希望你将来很好?”
“难道不希望你将来可以更加荣耀!”
“我比任何人都想,但……你现在太小太小,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学业,要尽可能通晓太学的学业。”
“你想要荣耀!”
“起码,你要证明你的学业比中央学宫那里的学员更好,如今这个时候,中央学宫三年一次的大考正在进行。”
“你觉你若是进入其中,可否名列前茅?”
“当年扶苏可以做到!”
“还有护国学宫!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