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毛举神的传说,在某些地方流传已久,虽然范围很小,却写入了一方人的记忆,影响了一方人的生活。同样,在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传说,名字不同、事迹不同,有一点却是相同的:那都是一种独特的民间信仰。随着时代发展,很多民间传说都渐渐湮灭,年老的人不再讲,年轻的人不再信,这种文化基因的消亡,实在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大损失。)
人老了,大都喜欢回忆,尤其是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,脑海里就像是在放映电影一样,一幕接着一幕。从孩提时代直到退休,许许多多的往事,争先恐后的冒出来。我便把其中值得玩味的一些事情写出来,因为这些事让我思来想去,反复咀嚼,时不时的还想和别人讨论讨论。
我的父亲在四十年代就离开家乡了,也算是弃笔从戎吧,从此就开始了背井离乡的生涯。解放前夕,我父亲转业到地方工作,他的足迹遍布了西山七县,而且我们姐弟几个都生在那里,长在那里。因此,我对山沟里的一切都非常熟悉,父亲的工作每调动一次,我们全家就得搬迁一次,搬来搬去,依然是离不开山沟。
山沟里的五谷哺育了我,山沟里的故事也成了我少年时代的精神食粮。下面我要讲的几个故事就发生在这里,所以开篇就得先介绍一下背景。
一、偷东西的毛举神(举字是谐音)
我家当时所在的村庄,只有四十来户人家,民风纯朴,道不拾遗,夜不闭户。可奇怪的是,每逢腊月,村民们准备好的年食,时不时地总会有丢失的现象。我常听我家的一位邻居老奶奶说,是被村子里一家姓郭的给偷去了。我忍不住好奇地打听了起来,说了半天,我才明白原来并不是人偷的,而是另有其神了!
当时我一点都不信,感觉怎么可能啊,什么东西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别人家的东西弄到自己家啊?老奶奶见我一不信、二不信,就一连给我讲了几件事情,某年腊月三十,张家的饺子丢了;某年腊月二十几号,李家的黏豆包丢了等等。就算她老人家说破嘴皮子,我就是不相信。
邻居老奶奶所说的怪事似乎是想要证实它的存在,后来这件邪乎的事儿就在我家发生了。
记不清那是腊月二十几了,反正是前一天夜里我家炸好了年食,其中有一大盆丸子,就放在窑洞后面的粮食口袋上面。当时我们一家就住在这么一孔窑洞里面,前面是一铺大炕,大炕连着灶台。为了遮掩那些堆放在窑洞后面的粮食口袋,我父亲就在离灶台一米处,窑洞两侧的墙壁上端,各楔了一根大钉子,中间绷一根绳子,然后我父亲又亲手画了几幅花鸟画,吊在绳子上,当作屏风用,隔断一下。下面两侧又摆放了两个大木头柜子,中间只留了一个进出的过道,一家人的口粮就放在这后面。
第二天,村子里有人家办喜事,我们家里的人,办事的办事,看热闹的看热闹,只有我不想出去,独自躺在炕上看书。中午时分,在外读初中的弟弟放假回家了,妈妈为了犒劳一下儿子,特意做了白面片汤,饭快好了,让我去窑洞后面取半碗丸子来,放在汤面里。可是我在后面东瞅西看,愣是找不到这盆丸子,我妈急了:“你是山里抓来的啊,怎么自己家的东西都找不着!”我冤枉的说,的确没有啊。妈妈几乎是喊的声音说:“那个黑口袋上面,放个大盆,就在那里面呢!”我走近一看,哪儿有什么丸子啊,空空如也!于是我就提着空盆前来让大家看,全家人当时就全呆住了,那个表情用惊诧二字形容都不够。
天哪!别说丸子了,连油腥都没剩一点儿啊!妈妈大声叫着,接着就埋怨我,上午你出去了吗?我说我在炕上躺了几小时,别说出去了,我连茅房都没去呢。这就奇了怪了,那丸子长腿了不成?我爸说,肯定是老鼠给拉跑了!我妈说家里有多少老鼠啊,能把一盆丸子都拉的一个不剩?我们姐弟只顾叹息,这美食还一口没尝呢,就不见了。
吃过饭后,我爸就迫不及待地在家里找老鼠洞,终于找到一个洞口,好长的一根大棍子,一捅到底,捅了半天,除逮捕了两只老鼠外,什么收获都没有,连丸子的腥儿都没找到一点儿。假设这盆丸子是那两只老鼠吃了,那还不得把它们撑死啊。要说藏起来了吧,家里搜查遍了,连一点痕迹都没有发现。
正当全家人因失窃而万分沮丧的时候,家里来了两个串门的大妈,我妈就把这件事讲了一遍,我在一边有点兴奋地作着补充。只听那两位大妈异口同声地喊出了一个人的名字,大家猜的不错,就是开头提到的郭家。两位好心的邻居立马就要拉着我妈去那个郭家家里去找,被我父亲一声断喝,给制止了。而且还给她们讲起了道理,“家里从来没离开过人,凭什么就怀疑人家给拿走了?别给我提什么毛举神,纯属无稽之谈。我大小也是一个国家干部,这事儿传出去,影响多不好!丢就丢了,以后谁也不许再提了。”那两位大妈默默地走了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