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陵城头,史大英雄已经被自我攻略感动的一塌糊涂,恨不得当场赋诗一首。
无奈史大英雄还不是扬州督师,其他人都是腻歪的不要不要的,哪有人愿意理他。
左良玉大军由西边而来,首先面对的是外城墙几座城门,如江东门,大小安德门以及凤台门。
尤其是后面几座城门临近雨花台,若是失陷,雨花台被左军所占,则可以居高临下攻打内城墙聚宝门。
左军人多,为了分散守军,左良玉下令分四路进攻,令守城将领不知其真实意图。
人一过万如山如海,左良玉扫地为兵,四十万也差不了多少。
一个个衣衫褴褛的兵卒在督战队的威逼之下,抬着一架架云梯,冲向城墙。
城墙上的明军毫不手软,箭矢如雨般落向叛军头顶。
金陵城作为陪都,守备营可能不怎样,可军械库还是极为殷实,尤其是箭矢储备不下数百万。
“杀,杀,杀啊。”
箭雨虽急,无奈叛军太多,终究还是被其冲到城墙之下。
大小安德门和凤台门这边没有护城河,叛军直接将云梯架上城墙。
不过守军虽然紧张,却不惊慌,叛军已经不是第一次攻城,他们的实力守军早已见识过,一句话虚有其表。
“把这些猪猡给老子赶下去。”
忻城伯赵之龙在城墙上不停走动,神情严肃,不时吆喝几句,倒有几分大将风范。
怀远侯常延龄提着长刀,不时将几个爬上城头的叛军砍翻在地,鲜血溅在脸上,平添几分杀气。
“咳咳。。。”
城门楼上观战的魏国公徐弘基,一脸凝重的看着城下,“叛军虽然攻势猛烈,可战况与前几日无异,左良玉到底打得什么主意?”
“或许他也是黔驴技穷,不得不为之,”兵部尚书史可法刷了刷存在感。
“不可能,左良玉宿将也,虽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将帅,可也是大将,基本水平还是有的,他这种人岂会做无用功,咱家以为必有我等不知的变故。”
说话之人正是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,韩赞周的话无疑给众人心头蒙上一层阴影。
金陵城攻守之战愈加激烈,双方皆是死伤甚重,尤其是左军,不到两个时辰,战死者不下六七千。
可左良玉依旧没有鸣金收兵的意思。
就在战斗焦灼之时,凤台门忽然发生一些骚乱。
守城副将卢叔同带着家丁忽然暴起,屠刀砍向身边的守城士卒,毫无防备之下,这些士卒纷纷倒地。
不久,凤台门缓缓打开,早就准备多时的左军大将金声桓,带着两千精兵,飞快抢占城门,随后叛军源源不断冲向城门。
只是城门终究不大,叛军争先恐后,甚至发生踩踏事件也无人问津。
“怎么回事?”
一直在大小驯象门附近观战的大小官员很快就发现不对。
就在这时,一时凄厉吼叫传来。
“城破了。”
“怎么会如此?”
众人顿时觉得灵魂战栗,胆小者甚至有尿急之感。
“彭将军,请斩吾头,”兵部尚书史可法大义凛然道。
怀远侯常延龄瞪了他一眼,大吼一声,“你们跟我来,夺回凤台门。”
等常延龄离开,不少大小官员纷纷离去,魏国公也连忙安排侍卫回去。
“杀,”
一位明将率领着几十个家丁,以及几百士卒,死命挡住金声桓,一时间叛军居然攻势受阻。
只是终究寡不敌众,明军依旧节节败退。
“堵大人,敌人太多,弟兄们真的顶不住了。”
堵胤锡抹了抹脸上的鲜血,神色颓然,金陵城终究难逃此劫。
明军的战意越来越弱,将领士卒纷纷开始退缩。
眼看城破在即,魏国公神色惨淡,“诸位外城失陷已成定局,还是赶紧退守内城吧。”
然而这一退,等于大半个金陵落入敌手,同时雨花台、钟山这几处战略要地必将相继失陷,战略态势也将陷入被动。
金陵城皇城的正阳门以南,外秦淮河边,有座石桥,名叫中和桥。
此时,一队队全副武装的重甲骑兵正在整齐有序的过桥。
领头一人身着金甲,手持一杆一丈来长的马槊,坐下是一匹神俊异常的白骆驼。
不用多说,此人正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大明朝神武大将军朱思明。
那日朱思明收到左良玉造反的消息,稍稍思考,便有了决断。
多尔衮的确是大敌,但是主力犹存,非一朝一夕可以灭绝,若急于求功,甚至有倾覆之危,而且其屡屡战败,已经伤了元气,短时间也没太大威胁。
左良玉虽然不成器,可终究佣兵数十万,南方恐没有其对手,一旦被其占据金陵城,必然天下震动。
若是让其依仗江南,以江南的财富,或许会成为胜过李自成张献忠的大敌。
所谓两者相权取其轻,左良玉危害甚急,牵连更广,自然先收拾他。
于是朱思明对河套及鄂尔多斯部紧急做了安排,主要是三个任务。
建新城,练精兵,开边市。
同时,下令封锁满清,任何物资不可流入辽东。
至于漠北蒙古是否会遵守,朱思明并不在意,遵守好,不遵守更好,正好收拾了。
此外,还正式收了孛儿只斤氏古日娜,虽然有些仓促,但终究给了名分。
朱思明离开北疆之后,古日娜将代替朱思明镇守北疆,与军政无关,更多的是象征意义,同时也有安抚底层蒙古人之意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