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阳大地上,杀戮依旧在继续,李自成的骑兵无法破开张懋赏摆下的盾城,只能沦为猎物,慢慢的后边的人开始溃逃。
而就在坐镇中军的李自成举棋不定之时。
谁也没有发现,东方一座盾城之内,不知何时向上伸出一根怪异管道,管道有一尺粗细,长约五尺,上方一段直角弯折,开口对着战场,而下方同样直角弯折,开口处向相反方向。
如果朱思明在这里,他一定会告诉你,这是一个潜望镜。
此时下方正有一人对着管口观看,这人正是明军主将张懋赏。
通过潜望镜,张懋赏一清二楚的看到战情,同时也大大的松了一口气。
原来今日上午官抚民的手下终于赶到方城,随即张懋赏便得知官抚民违背他的指令,以致受到李自成暗算。
然而此等情形,张懋赏终究不能见死不救,幸好他这两年也不是白给的,对于此等情形早有预演。
于是留下五千人死守方城,而他自己则率领三万多人进兵南阳。
进入南阳之后,张懋赏派出的探马只是在两三里之内活动,因为他知道李自成的骑兵肯定在哪里暗暗的盯着他。
而他要做的就是,给李自成制造机会,引他上钩。
事实也几乎尽如张懋赏所料,李自成见到行军中的明军,的确没有安耐得住心中的贪婪。
这时,张懋赏准备多时的杀手锏便派上了用场。
随着时间流逝,明军已经立于不败之地,下面到了猎杀时刻。
张懋赏身边升起一座高台,上面有一个传令兵,不断传出他的军令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样的高台不止一座,每个传令兵皆是有模有样,可只有自己人才知道哪个是真正的主帅所在地。
随着军令调整,原本绵延近十里的盾城开始合围。
当然闯军肯定不会束手待毙,眼看进攻无望,大批人马便开始后撤,只是这速度真快不了,尤其是最前面这些人,一转身就成了活靶子。
不过终究还是有半数闯军将要冲出包围。
这时,天空上传出一阵暴烈的响声,震彻十数里。
响声过后,闯军西边北边烟尘滚滚,大地颤抖。
一支上万人的精锐骑兵从闯军的后腰斜插而过,随后直奔李自成的中军。
这支骑兵领头的是一名杀气腾腾的青年将领,正是那人如其名的杀胡虏。
却说杀胡虏本来在北疆河套怎么会出现在此处?
这事其实很简单,古日娜怀孕了,北疆条件终究不如长安,任秀秀不放心,于是请示了朱思明,得到了他的同意,之后由杀胡虏领一万精兵护送其返回长安。
当然,杀胡虏回来也未尝没有助战的意图,毕竟李自成在中原的骑兵确实占据优势。
而杀胡虏的出现也不是临时起意,其实早在朱思明出兵汝宁府时,杀胡虏便带着人马出发,而张懋赏从叶县出兵时,也同时派出信使联络长安,最终信使在武关遇上杀胡虏。
二人联络上之后,便定下计策。
闲话少叙,却说李自成见事不可为,开始脚底抹油之时,杀胡虏的骑兵杀到。
李自成的骑兵不一般,可杀胡虏的骑兵同样不是吃素的,这两年,杀胡虏一有空就带着骑兵到科尔沁草原边上转悠,遇到蒙古八旗的次数可不少,有几次甚至还有满人。
一次又一次的生死搏杀,他手下这只骑兵也越来越成熟,虽然在技术上依旧稍微逊色于蒙古人,可若加上装备,那可就死死将其压制。
“李自成,拿命来。”
杀胡虏远远看到李自成的帅旗,大喝一声,领兵杀来。
沿途虽然有不少闯军将士,可此时他们军心已乱,根本无力阻止。
明军骑兵入场,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“撤。”
作为流贼,逃跑是第一保命技能,而李自成能有今天,自然也是精通此道。
什么将旗?什么金窥?什么披风?甚至是铠甲?
通通扔了。
如此一来,万军之中不过是多了一个不起眼的中年人而已,顶多是少了一只眼睛。
杀胡虏有些傻眼了,这斩将夺旗的头功飞了,就看能不能瞎猫碰到死耗子。
没办法,最终只能将杀机倾泻在闯军士兵头上,明军骑兵无论是实力,还是装备全都胜过闯军不止一筹,杀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。
前有有盾城碾压,后有刀锋撕裂,闯军彻底奔溃乃是必然,苍茫大地上,到处都是闯军逃兵。
只不过闯军终究是骑兵,再加上天色越来越暗,明军围剿的难度大大增加。
随着时间推移,张懋赏的盾城开始放缓速度,同时开始四面汇聚,最终成为一座真正的营寨。
至于杀胡虏的骑兵,虽然依旧追杀了一段距离,可因为天色以及道路不熟,最终收兵回营。
即便如此,此战也是绝对的大胜,而且经此一役,李自成可以说是真正的元气大伤。
李自成一路逃窜,马不停蹄,等到新野之时,勉强拼凑出的三万多骑兵,此时已经不足一万。
然而李自成依旧不敢多留,继续一路南逃,直到樊城才停歇。
与此同时,追击官抚民的袁宗第也率领着七千骑兵到达樊城,原来大战之时,袁宗第同样派了探马探听战况。
得知战局不利,袁宗第岂敢多待,连忙带着部下撤离南阳,迅速难逃。
等到朱思明率领赶到南阳时,大战已经过去了两日。
虽然没有赶上大战,可朱思明依旧非常欣慰,自己的部下终于有了能真正独当一面之人。
宜将剩勇追穷寇,不可沽名学霸王。
李自成一败再败,加上朱思明收到消息九江府已经拿下,按道理说必须乘胜追击,。
只可惜明军连番大战,粮草补给出现不济,张懋赏这边还好,九江那边问题就比较严重。
自古江西就经常缺粮,九江又受左良玉荼毒,更是缺少钱粮。
如果继续强攻,说不定会有不测之祸,因此朱思明命李大木暂时驻守九江府,管控辐射江西,同时启用杨廷麟为江西巡抚。
至于南阳这边,朱思明准备将李自成赶到汉水以南。
只是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,一封战报打破了朱思明的好心情。
喜欢明末之史上最莽帝王请大家收藏:(www.dushuwan.com)明末之史上最莽帝王88读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