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章 成双
尚未到三闾台,一处人马拥簇着一辆马车已在等他们了。
一名猎装男子,头戴金龙冠,骑着马立在人前。
十七低下头,看那人又似一个皇族。她只叹气快点领了封赏好躲回去,这东一个“大人物”,西一个“大人物”的。看她神色颓靡,君莫言以为她紧张,还伸手握住她的手心安慰她。
“太子殿下。”衡王带了众人上前行礼,“方才惊了殿下的山虎,已经被且先小王制服了。”
“衡王免礼,”传来一个辨不出年龄的声音,入耳清雅,倒不招人厌。
因衡王的气势更合十七的心意,倒觉得太子殿下面虎而逃有些无用。
太子身后的马车,也挑开车帘,露出一张脸:“齐安侯夏泠见过衡王殿下。”
君莫言一牵十七的手:“你看,这就是我哥哥!”
十七抬起头,对撞上夏泠的目光,双方都有些意外,好在双方都是镇静人,略微胶了胶视线便作罢。
夏泠眼睛里的黑光闪了闪,笑容转向衡王:“衡王殿下箭射猛虎,救了君小姐,小人感激涕零。”
“齐安侯客气了。”
君……三……小姐……
十七抿嘴低头:不打紧,不打紧……
他身家不清白,她也不是今日今时方知。
当然,他黑成这样,也还是未曾想到的。
如今揭开也是好的。这根菜已经挑到篮子里了,先看看情形再决定是拿来煎闷炖炒,还是丢出去喂野兔子。
心头想明白,她还对夏泠微笑一下。
夏泠分明看着衡王,眼角却似扫着她的笑容,稍稍移过半分视线,唇线弯出弧度来。
太子避虎是有些怯懦丢人了。
不过,岚京城里都说太子“敬事而言,节用爱人”,他的口碑颇佳,所以避虎之举当视作“仁道”。
太子让人将虎尸抬来,看了道:“父皇恐怕不喜欢,少时上三闾台莫要抬上去。”
“谨遵太子口谕。”
太子带着众人来到了三闾台。
十七虽则在岚京城中住了一段日子,也适应了齐安侯府的阔绰,此时头一回见到皇家气派,还是被震动了。
“三闾台”名为台,实则为一座山中行宫。
黄丝柏木做成长廊,沿山势起伏向上,连接着山脚和山间的宫殿。长廊下溪流飞瀑,树影花香。
无数身着浅粉轻纱宫装的女子,或托薰炉、或捧果物、或持玉器、或提食盒,高鬓环佩,长纱罗曳,仿佛天上的仙子,采了蟠桃正往瑶池而去。
皇帝听说且先小王猎得了猛虎,倒应了太子的说法,传令猛虎放在山脚下,只请众人上去受赏。
十七救君莫言有功,也被恩准踏上三闾台。看起来,这君三小姐得宠得很呢。
走上三闾台,犹如真的踏入了瑶池仙境。
山间几缕细细清泉从上边的山壁飘下,在半空中汇成袅袅雾霭,落在白玉栏杆围成的一个池子中。栏杆上都镶嵌着一颗颗明珠,因阳光斜射,水与珠子互为映射,生出一道彩虹,横跨池子两端。
十七趁远偷看了一下皇上,这位皇上今年也该五十多了。面相还不错,是个胖团老头。
赵十七低头也能感觉到随着他们一行人的进入,近百双肃穆的眼神盯着他们。听说明帝一直疑心有人行刺于己,与北祁、南昭、之蓝国各国使臣同坐此处,戒备尤其森严。这胖团老头作了几十年的皇上,看来,活得并不滋润。
无非是一番赏赐问询的场面话。
赵十七指望着赏些真金实银下来,结果赏下来的是一身衣裳,还是宫装。十七得回去找个妥当之处供起来,万一虫叮鼠咬,脱珠断线,她还要担罪。她恨看君三小姐一眼,还是不救她比较好些。
苍木的赏赐倒丰厚,毕竟,杀虎的英雄是他么。
也是那太子在不断撺掇,十七听他们说,三年前曾有方外仙人预言,说“有虎明归,神人自荐,以荐王衷,以答神祜。陟配在京,降德在民。”意思是今日伏虎之人,是上天派下来的守地之灵,应了三年前的这个吉兆。看起来这里的人,对这些方外之士、仙山缥缈的虚无之事狂迷得很,对苍木的眼神也变了模样。
苍木从一个弱小民族的小部落王,转眼成了南煦的天兵天将了。
十七记得自己上山前,铁红袖给他们看过苍郁山的资料,数十年皆无虎。
如今,不但有虎,还偏出现在很少有人狩猎到的跑马林。苍木偏偏去了,还能在太子面前一举杀虎。这份运气,真是羡煞旁人啊。
有人话题一转,说:“赵平捕与且先小王共同伏虎,一同应了此兆。”
十七脑子中嗡的一下,转头看到衡王的眼神扫来:“方才我问了几位护卫君小姐的御林军,赵平捕功不可没。”
“居然还有这等事,”皇上的胖团脸皱起来,“莫言,你怎么回说是苍木小王救的你。”
莫言吃不住这“欺君之罪”,跪在地上道:“的确是苍木小王出手,那些军士后来尾随我至跑马林时,赵平捕正在助拳。”
十七不敢多说话,低了头等他们争论。
争论的结果,她和苍木是金童玉女,天降一对。
赵十七吃惊不小,抬起头,与苍木互相看了看:这人多的地方,果然是非多。
夏泠板了脸旁听,一双睫毛眯得看不见眼底的深浅。
于是这回真金实银当真赏到她手中了,她却烫手地只想扔出去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