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人回过头来,齐刷刷的望向庾冰。
今天是诞生新皇帝的第一天,虽然还没有正式举办登基大典,但庾冰也绝不容许有人胆敢破坏他的大事,他要当场给这个搅了他兴致的人立立规矩。
“什么事?”庾冰收起了笑容,生硬的问道。
小黄门被问的战战兢兢,磕磕巴巴的回答这是徐州刺史蔡谟的上疏,说是听闻皇帝病危,想要进京探视,而且已经在路上了。
众人一片哗然。
蔡谟是手握京口重兵的人,作为地方实力派,若是处理的不好,很可能酿出祸事来。
“陛下!”庾冰回过头来,毫不犹豫的启奏道:“蔡公乃是方伯之任,肩负数州军事。京口为建康东大门,若是擅离职守,倘若胡虏就此来犯,老臣窃为国家所忧。”
“舅父以为如何?”司马岳很快就进入了自己的角色,他虚心求教道。
“凡屯戍文武及二千石以上官长,不得辄离所局而来奔赴。”
“就依舅父之言!”司马岳大手一挥,等于颁布了新帝的第一条诏令。
***
皇帝驾崩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江东。随之而来的,还有禁止进京奔丧的消息。
陶旭率领本郡官吏跪在江陵城的太守府一堂,照例为大行皇帝守灵祭拜。
“礼成!”
礼仪官一声高喝,众人如释重负。
“大行皇帝的灵位七天后才可以撤去。诸公办公就请到二堂吧!”陶旭朝佐吏们团团一拜,众官吏们也纷纷回礼,然后各自散去。
“主公,建康的信。”
众人散去后,孙弘把建康使者捎来的信递给了陶旭。
陶旭拆开看完,瞬间怒气上冲。
“居然把吾兄作为人质!”陶旭气得一拍案板。
信里陶弘详细的把自己进宫的全过程都告诉了陶旭,让他好有个准备。
自从庾亮死后,原本陶旭对于庾冰兄弟的印象已经有所改观。陶旭在地方上配合庾冰的土断,重新编制流民入籍,而庾翼对陶旭的练兵也是睁眼闭眼,逐渐纵容。双方原本配合的还算不错,可庾冰又再次搞事,这让陶旭恼火不已。
“主公,建康的事且慢再议,眼下还有一件大事。”孙弘一边劝,一边从怀中取出了一份公文,“这是一个时辰前武昌派人送来的公文,点名要各郡太守和都督前往武昌。安西将军有大事要商议。”
陶旭接过来一看,公文里庾翼的口气甚为严厉,他严令各郡太守和都督在咸康七年的十一月初三及时赶到武昌,否则军法从事。
“看来庾氏兄弟谋划的,不仅仅是天子啊!”陶旭看完公文,长叹一声。
***
作为军令,陶旭不得不遵从,等他紧赶慢赶的抵达武昌,除了平北将军桓宣和益州刺史周抚没到之外,其他的各郡太守和都督都已经到了。
武昌西山的议事大厅里,各郡太守和庾翼麾下的将军都尉们都围作一团,热烈的相互打着招呼。他们很多人相距不远,但碍于公务,已经很久没见面了。
“啊,子初啊!来这边坐!”
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了陶旭,谢尚高兴的招手,陶旭应声而来。
“仁祖公,这一向可好!”陶旭也堆起笑脸,奉承的寒暄了几句。
“唉,我有什么好不好的。倒是江州.....”谢尚说着说着,压低了声音,“王江州的身子真是大不如前了,听说了天子的噩耗,他足足昏迷了三天三夜,差点没救过来!”
陶旭闻言默然无语。能昏迷三天三夜再救回来已经算是不错的了,看看大行皇帝,二十出头的年轻人,愣是没熬过来。
两人唏嘘了一阵,忽然听到门外的卫兵大声喊道:“平北将军到!”
桓宣的威名谁不知道?他可以算是荆州资格最老的将领了。一听他赶到,大厅内的诸将纷纷起身,恭候他入内。
卫兵话音刚落,一个满头花白的老将军迈着快步风火流星般的走进了大厅。虽然看起来他须发皆白,但走路的速度比陶旭还要快。
一看桓宣到了,诸将立刻如同苍蝇般附了上去,众人都想和他寒暄几句。
桓宣虽然年老,但脾气却依然暴躁。开头他还应付几句,可人越来越多,他却越来越不耐烦,最后粗暴的让自己的亲卫推开众人,自顾自的找了个座位坐下,不再理睬他人。
“桓老奴脾气还是这么爆啊!”谢尚和陶旭躲得最远,见众人吃瘪,便呵呵一笑,揶揄了一句。
大厅里人声嘈杂,可桓宣的耳朵却很灵光,他立刻起身,对着谢尚大声吆喝道:“谢仁祖说什么话来?”
谢尚自知闯祸,只能闭口不语。
众人也都上来劝解,劝桓宣消消气。
桓宣正要找谢尚理论,却看到谢尚身边的年轻人,虽然年纪不大,但一身将军戎服,荆州这般年轻的将军屈指可数,他桓宣还不认得的,却只有一个。
“小郎便是龙骧将军陶子初吗?”隔着中间劝架的三五个人,桓宣的嗓门依旧震得陶旭振聋发聩。
“不才,在下陶旭!”
面对老前辈,陶旭还是知道谦退的。桓宣击退赵军,在襄阳经营十年,成为抵抗赵军的第一线,这些功绩摆在那里,不容陶旭不佩服。
桓宣见陶旭这般谦退,一时间竟也不好发作,他愣了一下,只是指着陶旭高声道:“好自为之!好自为之!”
说完,便坐下再不理人了。
“完了,老头记着安陆的事不放了。”谢尚附在陶旭耳边提醒道。
两年前陶旭和桓宣的侄子桓景一同领兵支援江夏,结果陶旭在安陆城下获胜,桓景却大败于石闵,这让桓景在战后吃了不少的弹劾。也不知道桓宣花了多少精力替侄子摆平,看来这件事被老头子记恨至今。
陶旭也没法子,战场上的事,是谁说的准的么?桓景的大败也不是自己见死不救,而是压根不知道啊。
可这种事也不能解释,越抹越黑,陶旭只能期待以后再慢慢化解了。
没过多少功夫,门口的卫兵又喊道:“益州刺史周抚到!”
众人又是一片哗然。
是舅父到了!
陶旭激动的起身,准备迎接。
可过了片刻,一个满面愁容,挂着苦瓜脸的中年男子才缓缓踱步,走进了大厅。他看上去年纪不过四十来岁,但风霜侵蚀,脸上已是皱纹满满。
“见过周使君!”
众人纷纷上来打招呼。
周抚也不知是天生的还是真的有心事,即便是和诸将寒暄,依旧是一副苦瓜脸。
喜欢窃晋请大家收藏:(www.dushuwan.com)窃晋88读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